Traversing The Road Less Traveled, Lux Veritas.
Home   Rui En   Fan Club   News   Dramas   Music   Variety   Join  
 

 

23 March 2017 | 10:05 am

文: 郭亮

每年到了4月,对多数本地艺人来说,除了要报个人所得税,就是即将来临的红星大奖最为重要了。报税关乎公民义务和个人在这个社会上的信用,不是小事。参与奖项,关系到个人事业前途,自然也不可轻视。二者看似风马牛不相及,其实还是有很多相似点的。

刚入职场的年轻人,收入不高,自然缴税少,甚至免税。刚入演艺圈的新人,得大奖的概率也微乎其微,总要先有个让大家认识的过程,所以年轻艺人可以获得奖项提名,就为之雀跃了。

税收是根据个人过去一年的收入而定,理论上缴多的,自然是收入高的成功者了。奖项同样是根据已经有的作品来评估,得奖代表艺人在其作品里的突出表现。虽然收入是有数目字的钢性指标,而奖项的评估标准相对含糊具弹性,可是税务上不也有所谓的合理避税等操作手段吗?既然缴税多的未必一定是收入最高者,那么得奖的当然也可能不是每个人都心服口服的了。

得奖艺人身价自然提高

报完税以后,收到的税单有各种用途,申请信用卡、个人贷款等,以此证明自己的信用度。同样,得奖艺人接下来的片酬、产品代言费或出场费等都会提高,反之,就有可能不被商家续约。听过这样的故事,电视台某市场部销售员向商家推销其艺人时会劝说,快点签吧,马上就要红星大奖了,今年某某呼声特别高,一旦得奖,就不是这个价钱了。可见税单上的数字多寡和有没有得奖,都可以作为某种衡量的标准。

在有些地方,企业成为报税大户是一种荣誉。个人想要顺利贷款或融资,也可以通过多努力赚钱以达到税务标准。艺人努力演戏,认真对待每一次的演出机会,同样有可能在年终评奖时获得肯定,以此提高身价。

“超级红星”如释重负

不过,这点还有另外一面。一般上多数人都希望多赚钱少缴税,最好全免。因此凡退税或免税的都被冠以“优惠”二字,被视为一种奖励或鼓励,因为那符合多数人的心理期待。本地艺人对于奖项也是如此,多数艺人不会喜欢参与这样的竞争,尤其是十大最受欢迎奖,每年都是,不入围的先被众人谈一轮,入围的也没好到哪去,以前是当晚一轮一轮地淘汰,今年更“可怕”,颁奖礼前一周,先有一场直播秀,淘汰四名入围者。

这样的游戏对参与者来说没任何快乐。对本地艺人来说,能不能演好戏,自己可以把握和努力,但能不能得最受欢迎奖,还真是只有“天知道”。这就是为什么所有夺得“超级红星”奖的艺人都会有如释重负之感,从此可以名正言顺地不玩了。

当然报税是一种自觉行为,而得奖则需要他人参与,比如呼吁观众投票。不过你要是自己拼命投给自己,也没人怪你,只是得奖以后的心情不同罢了。

偷税漏税会得到法律的惩处。离开公司的艺人,当然不会得到电视台主办的奖项肯定。凡事都得有规矩,要不何成方圆?孰喜孰悲,每个人心里不一样的人间四月天。

Source: Zaobao

Categorised in 台前幕后, CH, Star Awards, Star Awards 2017, Zaobao, Zaobao Column, zaobao.sg.

^ back to top

 

06 October 2016 | 11:04 am

By 郭亮

第一次听到这句话,应该是在台湾。那时在做娱乐新闻访问张菲。大哥有事延误了约定时间,他的经理人一再说,放心啦,大哥说话很有“点”啦,一会就到,到了就可以访问,绝对不耽误。

慢慢才明白,所谓的“点”应该就是指卖点、爆点、新闻点,总之是吸引眼球的那些事。

戏外趣事可助收视

在娱乐圈尤其面对访问,说话仅注意重点是远远不够的。媒体或大众需要的是娱乐点。早前不懂,每遇记者,如实陈述,有则有,无则无,寡淡至极。有次做了一档讲鬼的节目,开播前做宣传时,因为自己没有遇鬼经历可以分享,搞得记者实在无法交差,那脸色活脱见了鬼。

还有就是新戏记者会,发现好多本地艺人都如是,先说一遍自己在剧中的人物及个性特征,还要啰嗦一些来龙去脉,主要情节。有些语言能力不太好的同事,那更是翻来覆去不知所云,听者早已神游隔壁自助餐室。后来发现往往到了主持人宣布可以自由私下访问时,台下的记者个个如释重负,纷纷起立扑向心中早就预想的艺人。重要的是,第二天的报纸所登载的内容,基本和剧情无关,和角色也关系不大,你当天说再多也可能完全不占版位,头条一般都是戏外花絮,也就是所谓的“点”。细想一下,没错啊,你说的那些人物啊、剧情啊,观众看戏就是了,而戏外趣事,才是开播前最引人瞩目的,间接可以帮助收视。

海外艺人注重“宣传点”

相比之下海外艺人比较注重“宣传点”。多年来我合作过不少海外主持人或演员,无论多红,一到新加坡,刚见面便会要求合影,然后助理马上回传当地媒体。从新加坡便当到合作主持的出身,从新加坡的天气到彩排时本地艺人的状态,林林总总都会成为发消息的“点”。因为如此,所以有“点”的艺人往往是媒体的宠爱。在台湾,张菲、胡瓜就很受记者欢迎,除了他们是大哥级人物,重要的还有,他们见到记者一开口基本替你把稿拟好了,“点”到位且丰富,轻松交差,读者艺人皆大欢喜。说到底大家都是一份工作,为观众为读者服务,所以从这点来说,其实理论上不存在艺人和媒体交恶的可能。当然,这是另一个可以展开的话题,下次有机会再聊。

做人说话要恰如其分

最近读新闻,看到港星刘嘉玲上中国大陆的节目金星秀,一个单人访谈类的节目。刘小姐从张曼玉和梁朝伟的关系,到《让子弹飞》被摸胸的反应,最后聊到章子怡的演技不尽如人意等等,每出口必有“点”,观者一定大呼过瘾。这就是娱乐。不过,要做到完美,自然还须要配合艺人的资历、地位以及高人一等的情商,这些就是时间和机会的历练了。

大咖之名不会随意加身,既入演艺圈,除了业务本分要是同行中的翘楚,做人说话也要恰如其分,该有“点”时绝不脱钩,这样才叫全方位。

Source: Zaobao

Categorised in 台前幕后, CH, Just For Sharing, Zaobao, Zaobao Column.

^ back to top